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刊发“健康江苏建设与发展研究院”研究最新成果

发布者:jkjsadmin发布时间:2018-07-14浏览次数:1188

日前,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在2018年第13期刊发了江苏省智库——南京医科大学健康江苏建设与发展研究院研究最新理论成果《把人民健康书写在高质量发展旗帜上》,该成果从健康中国视角,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诠释了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探索了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基本路径,提出了在树立大健康理念、落实全方位保障、促进多元化参与、实现关键性突破等方面的科学实施方法。

该成果发表在《群众》杂志“群众要论”栏目,被“求是网”全文转载。



把人民健康书写在高质量发展旗帜上

  

王长青

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健康江苏建设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进高质量发展,重点是集中力量解决事关人们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重视解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健康梦托举中国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为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夯实了健康之基。

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心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着力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发展之路。

健康中国战略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不对,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健康中国涉及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人群等多个方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创新永无止境、协调不可或缺、绿色是永续之本、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将健康战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促进和保障全民的健康幸福。

健康中国战略是应对时代发展问题的应有之义。一方面,当今世界,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对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更为迫切,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予更高期望。同时,医学领域面临着新的革命性突破,生命科学、基因技术、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方兴未艾,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唯有顺应潮流,才能引领时代。为此,必须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新课题,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健康中国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健康领域的有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整合资源,上下联动,集中力量办大事。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一些体制机制问题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分散,责任主体缺位;“三医”联动责权利不够清晰;医疗机构管理职权相对分散,医疗卫生资源属地化管理难以实现;健康财政投入的“优先权”还没有制度保障;医疗资源的利用与治疗效果不相匹配,等等。健康中国战略正是从宏观布局、从改革发力、从体制突破的积极探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刻内涵

健康中国绘制了全民健康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重申“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为全民健康绘制的一幅崭新蓝图。这是一幅以“大健康”为主色调的全民健康蓝图。“大健康”倡导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是对生命全过程全方位的呵护。“大健康”理念实现了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从关注重点人群健康到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从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到对全生命周期健康关注的转变。这是一幅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蓝图。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群众运动与卫生工作相结合的医疗卫生经验。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寿命为35岁,20世纪70年代为68岁,2017年人均寿命为78.2岁,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用较低的成本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这是我们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中国要“以基层为重点”“要坚持基本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这里的基层就是贴近老百姓。以基层为重点就是实现基本卫生条件全面覆盖,基本医疗服务全民共享。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也决定了不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进步到什么程度,基本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会改变。

健康中国体现了健康优先发展理念。党中央要求“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做到人人享有健康,一切为了健康,这是对建设“健康中国”最有力的“托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更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既是回应人民群众健康诉求,提升劳动者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护个体自身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真切体现。健康是改善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坚持在发展中保障与改善民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人民健康作为第一民生要务,成为各项民生事业的重点优先选项。健康是实现国家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人民健康的实现,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全面发展的必然基础。这不是健康领域各板块的简单组合,而是多个组织与多种规则的化学反应,形成了有内在联系、有层次、有生命力的综合治理体系,包括参与主体、制度体系以及保障手段等多个部分。当前,国家组建卫生健康委员会,不是卫生部门简单的重组和职能调整,而是适应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集中体现。

健康中国凝聚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中国人历来重视健康养身,孔子强调修身养性,老子强调顺乎自然。在传统文化中,对健康的追求被赋予了道德精神、社会政治、哲学追求的多重内涵。在《礼记·礼运》篇有:“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健康中国正是这种传统理想的延续发展,是健康领域“大同社会”的“现实版”。健康中国凝聚了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人民对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人们常常把身体健康比作1,事业发展、家庭幸福、社会声誉等就是1后面的0。没有1,所有的一切都成为空中楼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深刻表明人民群众对健康的美好期盼与党和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健康是人民群众幸福的起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党和政府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凝聚起了全体国民的最大共识,画出了最大“同心圆”。健康中国凝聚了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曾被外国人称作“东亚病夫”。这个称号让每个中国人感到屈辱,也反映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备受列强欺凌的现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发图强,为人民健康、国家强盛矢志奋斗。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是要变“人口红利”为“健康红利”,延伸重要战略机遇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基本路径

树立大健康理念。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大健康”理念,强调坚持把健康融入各项政策,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具体包括打造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和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建立起更加公平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地区间人群健康差异明显缩小,全民健康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树立大健康理念,就是要力争在全国上下形成思想共识,即中华民族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实现健康梦;建设“健康中国”,把维护和保障全民健康作为基本国策,正是为实现中国梦“强体魄”。

落实全方位保障。建设健康中国,重点在于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尤其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要坚持把健康融入各项政策,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综合治理,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系统工程,健康中国的打造,不仅要靠医疗卫生部门开出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食品药品监管、环保、农业等各部门都必须坚持“民生”为先,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促进多元化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改革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注重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改革。加大对基层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投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积极性,使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不断得到缓解。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健康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康中国,人人有责。实现健康中国,依赖于人人参与。如果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使有很好的医疗保障,也无法实现人人健康,无法实现健康中国。

实现关键性突破。建设健康中国要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康中国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树立问题导向,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抓紧补齐短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转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毫不动摇地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建设健康中国要坚持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同时,树立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通过弘扬人类健康价值理念、参与构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集中攻克人类健康面临的共同难题等形式,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努力在健康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