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谱写江苏“强富美高”新篇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2-26浏览次数:1630

助力健康江苏建设新举措

王长青


   江苏针对健康领域新理念、新发展、新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探索构建“强”内涵、富”本质、“美”标准、“高”指向,“医、教、产、学、研”五位一体的大健康治理体系,力图探索出大健康治理之路。

  第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强”。由管理向治理的迈进为社会组织参与大健康治理释放空间,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合理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健康相关产业,繁荣健康市场,激发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制定相关规划,监督落地实施,关注重点产业和项目,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注重健康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建设既要有“高原”又要有“高峰”的现代化健康产业体系,实现大健康产业的高科技化、高效率化、前端化和全球化的“四化”建设。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不断加大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把医学论文转化为“健康江苏”建设的生动实践:例如学校建设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由两个国家级平台和24个省部级平台组成的创新平台体系,包括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全球健康中心等,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深化医教协同、打造校府合作的“新样板”。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健康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校、府、院三方进一步凝聚共识,聚合力量,强化科学研究与健康产业的紧密结合,促进健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医技水平提升、打造临床医疗“新高峰”,力争在临床重大疾病攻关、前沿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等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健康资源供给“富”。整合优质健康资源,构建多元融合的健康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产业化、链条式的健康服务。以“刚性嵌入”和“柔性融入”的方式将健康领域相关资源和服务进行整合融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政府供给向合作供给、从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从短期平衡向中长期平衡转变。根据居民需求偏好由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既可避免盲目浪费,又可提高质量和效率。培养急需的儿科、康复、影像等方面人才;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积极为江苏农村免费定向培养医务人才;与省内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基层急需的医疗卫生人才,牵头组建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实训指导中心。积极探索构建江苏医疗事业集团,整合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为指引,探索医疗卫生服务共商、共建、共享的供给模式,探寻打造“医、教、研”三方协同,“医、体、康、护、养”五位一体,“上下联动”“协同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新思路:建立横向高层次医院联盟,在健康“高原”上建设“高峰”;以优势学科为纽带,建设国内一流的医学中心;强化基层医疗服务,形成纵向集团化“服务共同体”;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助推江苏医疗事业集团建设;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标准化培训基地。

  第三,共建共治共享,促进健康生态环境“美”。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与健康共同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健康科学知识普及,营造共治、共建、共享的健康生态环境。重视“健康饮水”,推进空气治理,创造更清洁美丽的环境;建立健康生态圈,推进交通、文化、体育资源规划与健康服务的广泛对接,探索便民、惠民、利民的医疗服务手段和方式,打造基于大数据的全方位立体化健康新“生活圈”;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推动健康服务资源向基层供给,实现城乡健康资源一体化。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健康服务普惠性“高”。以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和水平为重点,将大健康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健康服务均等化。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积极开展“院府合作”。积极打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区域医疗联合体,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有效有序解决群众就医和健康保障问题;积极探索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参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有效途径,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服务体制机制,在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增量的基础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满足区域内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实现本地患者本地就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及性。

 

  (作者系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健康江苏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