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严峻给国际经济、金融市场带来极大冲击,对开放型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挑战。健康江苏研究特约研究员丁宏专家解答如何积极应对全球疫情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病毒传播呈指数级上升,累计确诊病例已超一百万,多国政要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众多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疫情的蔓延给国际经济、金融市场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对我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挑战。
受疫情影响,多国经济社会发展“停摆”,海外订单急剧减少,对我省外资外贸外经工作影响颇剧。目前全球几十个国家已进入紧急状态,其中部分为“战时状态”或“战争状态”,受疫情较深影响的世界各国出现停工停产现象,部分区域被“封城”。国际奥委会决定推迟东京奥运会至2021年夏天举行。大规模隔离防疫措施使多数国际航班受阻,海外订单大幅减少,外需不振现象严重影响我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走势。
国际疫情引发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美国股市连续出现“熔断”现象,国际经济进入衰退期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近期疫情向全球扩散加快与地缘政治风险共振,全球金融市场持续震荡,期货市场波动巨大,VIX恐慌指数处在历史高位,沙特和俄罗斯引爆国际油价史诗级崩盘,大宗商品价格接连遭遇重挫,全球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急剧下滑,美元指数剧烈震荡,美国股市连续多次熔断,全球股票市场下跌超过20%、进入“技术性熊市”,进一步加大了对于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担忧与恐慌。
疫情推动民粹主义进一步抬头,经济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更加明显。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重重挑战。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WTO部分停摆等事件都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疫情引发的混乱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加大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恐慌情绪。疫情后有可能引发世界产业链的重新布局,推动供应链区域化重构的步伐加快,从而对我省吸引新的外资造成困难和障碍。
为积极应对全球疫情,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对境外疫情输入性风险的防控力度,确保抗击疫情来之不易的前期胜利。江苏海外员工、留学归来人员数量众多,距离国际航运中心上海较近,近期南京又被列为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的第一入境点之一,我省面临的涉外疫情防控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应更加细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严格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对凡有境外旅居史的来苏人员一概进行14天集中医学观察并进行核酸检测,把疫情防控“关口前移”,实施全流程健康监测和管理服务,坚决防止疫情反弹逆转的“二次风险”,筑牢疫情防控境外输入防线。
做好常态化防疫,密切关注国际疫情的最新发展趋势,谨慎评估全球疫情对于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后果。中金公司将2020年中国实际GDP增速预测从原来的6.1%下调至2.6%。对于我省而言,全球疫情影响还将大于其他一般性省份,制造业企业虽然复工情况良好,但复产效率堪忧,欧美订单基本暂停,疫情冲击将远大于2008年金融危机。应坚持底线思维,高度警惕极端情况的出现,及时做好打更加艰苦的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做好世界经济一旦进入深度衰退期的应对预案,研究好疫情对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带来的冲击及影响后果。
出台更加宽松的稳外贸政策,运用财税、金融、出口信保等手段构筑企业“安全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住“外贸基本盘”。国际市场的暂时萎缩已是难以避免的事实,作为外贸“晴雨表”的广交会已决定推迟举办。我省不应盲目追求外贸数据的增长,而应着眼于稳住“外贸基本盘”,出台更加宽松的支持政策,积极提振企业信心,着力保份额、保市场、保订单,支持外贸企业渡过经营难关。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安排专项贷款规模,加大信贷资源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疫情专项产品以满足企业授信需求。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规模,合理降低保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主动降费让利,降低进出口成本。支持用好中欧班列,减轻国际航班受阻的影响。支持企业运用贸易救济手段减少损失,维护产业安全。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国际资本对江苏发展的信心,打造全球经济的“稳定器”和“避风港”。在全球疫情蔓延发展的形势下,中国以超强的制度优势和社会治理能力,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为国际社会提供了示范和引领。作为开放大省,我省应更好地展示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的全球形象,积极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主动加强对在苏外籍人员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关心关切力度,提供务实的援助和服务。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充分发挥高水平开放平台作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力度,放宽制造业和金融等服务业准入,避免产业链“脱钩”,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以实际行动继续营造好最温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力争成为全球产业和资本布局调整转移的承接方。
推动企业向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疫情较轻国际地区突破,提升核心知识产权和产品竞争力,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发挥好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充分挖掘消费需求潜力的增长点,将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及时转化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支持企业开拓疫情较轻的国际市场,使用好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出口,寻找新的市场机会以应对疫情“灰犀牛”。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品牌研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在进出口中的比重,增强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性。